安全工程師【生產技術】科目第五章“職業危害控制”需要記得知識點比較多、比較雜,下面是學爾森小編根據歷年考試的高頻考點精簡、梳理出來了六組內容,供大家更好地記憶。
1.高溫防治一個優先原則
應優先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原材料,工藝流程的設計消除高溫職業危害。
2.毒物控制措施的一個首選辦法
首先采用無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
1.噪聲防治兩個優先原則
1)應優先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控制噪聲。
應優先從聲源上進行控制,使噪聲作業勞動者接觸噪聲聲級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2.毒物控制措施的兩個根本途徑
1)生產過程密閉化;
2)生產過程自動化。
1.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
1)經呼吸道;
2)經皮膚;
3)消化道。
2.毒物控制三類措施措施
1)密閉、通風排毒系統:該系統由密閉罩、通風管、凈化裝置和通風機構成;
2)局部排氣罩:分密閉罩、開口罩、通風櫥3種;
3)排出氣體的凈化。
3.生產性粉塵的三類性質
1)無機性粉塵:如礦物性粉塵、鐵等化合物;人工無機性粉塵,如水泥、金剛砂等。
2)有機性粉塵:有機性粉塵包括植物性粉塵,如棉、麻、面粉、木材;動物性粉塵,如皮毛粉塵;人工合成有機粉塵,如有機染料、農藥、炸藥和人造纖維等。
3)混合性粉塵(最常見):混合性粉塵是上述各種粉塵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兩種以上的粉塵。
4.噪聲的三種分類
1)空氣動力噪聲:氣體壓力變化引起氣體擾動所致。如,各種風機、空氣壓縮機、風動工具、噴氣發動機和汽輪機等,由于壓力脈沖和氣體排放發出的噪聲;
2)機械性噪聲:機械撞擊、摩擦或質量不平衡旋轉等機械力作用下引起固體部件振動所產生的噪聲。例如,各種車床、電鋸、電刨、球磨機、砂輪機和織布機等發出的噪聲;
3)電磁性噪聲:磁場脈沖,磁致伸縮引起電氣部件振動所致。如電磁式振動臺和振蕩器、大型電動機、發電機和變壓器等產生的噪聲。
5.控制噪聲的三項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聲、振動源:如:鉚接改為焊接、錘擊成型改為液壓成型等。為防止振動使用隔絕物質,如用橡皮、軟木和砂石等隔絕噪聲;
2)消除或減少噪聲、振動的傳播:如:吸聲、隔聲、隔振、阻尼。
3)加強個人防護和健康監護。
1.粉塵的四個控制措施
1)改革工藝過程: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
2)濕式作業:防塵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資較低。
3)密閉、抽風、除塵:密閉設備、吸塵罩、通風管、除塵器。
4)個體防護和個人衛生:佩戴防塵護具。
2.振動的四個控制措施
1)控制振動源:應在設計、制造生產工具和機械時采用減振措施,使振動降低到對人體無害水平:
2)改革工藝,采用減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藝代替鉚接工藝;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風鏟清砂;工具的金屬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膠材料,減少撞擊振動;
3)限制作業時間和振動強度;
4)改善作業環境,加強個體防護及健康監護。
3.非電離輻射的四種分類
1)射頻輻射:又稱為無線電波,量子能量很小;可分成高頻電磁場、超高頻電磁場和微波3個波段。
2)紅外線輻射:加熱金屬、熔融玻璃及強發光體等可成為紅外線輻射源;
3)紫外線輻射:物體溫度達1200℃以上的輻射電磁波譜中即可出現紫外線;
4)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在特定條件的激發光。
1.高溫防治的五個措施
1)減少熱和水蒸氣釋放;
2)屏蔽熱輻射源;
3)加強通風;
4)減少勞動時間;
5)改善作業方式;
使作業地點WBGT指數符合標準。
1.生產性粉塵的六個來源
1)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粉碎;金屬的研磨、切削;
2)礦石的粉碎、篩分、配料或巖石的鉆孔、爆破和破碎等;
3)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業中原料加工;
4)皮毛、紡織物等原料處理;
5)化學工業中固體原料加工處理;
6)物質加熱時產生的蒸氣、有機物質的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煙。
2.毒物、有害氣體的六種凈化方法
1)洗滌法;
2)吸附法;
3)袋濾法;
4)靜電法;
5)燃燒法;
6)高空排放法。
3.高溫作業的六種防護
1)工藝與裝備:應合理設計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根本措施);
2)隔熱:是防止熱輻射的重要措施;
3)通風降溫: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方式;
4)保健措施:供給飲料和補充營養;
5)個體防護:使用耐熱工作服等;
6)異常氣壓的預防。